
Python学习日志06-基础语法学习05

条件语句
在Python中,条件语句也被称为选择语句,功能是在多个代码语句中选择其中的一行或者几行代码。在Python中,条件语句是一种选择结构,因为是通过if关键字实现的,所以也被称作if语句。
if语句
在Python中,可以根据关键字if后面的条件判断后的布尔值来选择执行的代码语句。也就是说,if语句相当于中文的“如果A则B”。if语句由保留字if、条件表达式和位于后面的语句组成,条件表达式通常是一个布尔表达式,结果为True或False。如果条件是True,则执行语句并处理其后下一条语句,否则跳过该部分并继续处理if语句的下一条语句。具体逻辑如下:
在Python中,最简单的if语句的语法格式如下:
1 | if 判断条件 |
上述语法格式的含义是当“判断条件”成立时(非零)执行后面的语句,可以是多行,以缩进来区分同一范围。当条件为假时,跳过其后缩进的语句,其中的条件可以是任意类型表达式。
1 | # 提示用户输入Studio ID |
上述代码块实现了一个用于输出用户密码的一个程序。当用户输入序列号之后,将序列号与3065进行比较,如果小于3065,则取负数,然后将其与3065相加,否则不变。假如用户输入5000,则输入5000;假如用户输入3000,则输入2065.
if…else语句
在上面的语句中,我们并不能对不符合条件的内容进行处理,所以Python引入了另一种条件语句,即if…else语句。if…else语句的语法基本格式如下:
1 | if 判断条件: |
根据if…else语句的字面意思,在上述语法中,如果满足判断条件,则执行执行语句1,否则执行执行语句2。具体执行流程如下:
flowchart TD A["条件"] -- 成立 --> B("指令1") A -- 不成立 --> n1["指令2"] B --> n2["Untitled Node"] n1 --> n2 n1@{ shape: rect} n2@{ shape: sm-circ}
继续复用上面的例子,我们希望当序列号小于3065时,输出“密码是:-x+3065”,否则输出“密码是:x+9063”。则代码块的修改如下
1 | # 提示用户输入Studio ID |
同样的。print也可以单独分开写。
1 | # 提示用户输入Studio ID |
嵌套if语句
在Python中,在if语句中继续使用if语句的用法成为嵌套if语句。在写法上,嵌套与不嵌套的在形式上只是缩进不同,然后否则写法不同,下面是嵌套if语句的基本格式:
1 | if 判断条件1: |
在Python中,嵌套的用法十分强大,可以实现多个嵌套,但是把,我十分不建议嵌套多层,一方面Python毕竟不像C或者C++,执行高效;另一方面,嵌套代码会导致阅读性变差,写的多了不知道自己在写啥。嵌套语句的逻辑关系如下:
flowchart TD n1["Untitled Node"] --> n2["判断条件1"] n2 -- Ture --> n4["判断条件1"] n2 -- False --> n5["判断条件2"] n4 -- Ture --> n6["结果1"] n4 -- False --> n7["结果2"] n5 -- Ture --> n8["结果3"] n5 -- False --> n9["结果4"] n6 --> n10["Untitled Node"] n7 --> n10 n8 --> n10 n9 --> n10 n1@{ shape: sm-circ} n2@{ shape: diam} n4@{ shape: diam} n5@{ shape: diam} n7@{ shape: rect} n8@{ shape: rect} n9@{ shape: rect} n10@{ shape: sm-circ}
这边就不举例了,因为只是嵌套了而已。
- 标题: Python学习日志06-基础语法学习05
- 作者: 亓翎_Re-TikaRa
- 创建于 : 2024-11-28 21:23:05
- 更新于 : 2024-12-02 22:15:17
- 链接: https://re-tikara.fun/posts/2754c172/
- 版权声明: 本文章采用 CC BY-NC-SA 4.0 进行许可。